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保定两级法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法院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以全方位诉讼服务站稳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出台了一系列智能、便民、利民的服务举措,“厅、网、线、院+中心+服务站”六位一体全方位诉讼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两级法院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出台系列便民利民举措
不断满足群众司法新需求
保定市满城区法院成立常态化诉讼服务流动站,前往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开展法律宣传,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博野县法院创新推出24小时服务热线,特殊群体可拨打电话找诉讼服务工作人员寻求帮助;易县法院组织开展“一带十”活动,组建5个诉讼服务宣传小组,开展“诉讼服务到万家”实践活动……
保定市中院组织全市法院开展“人人都是服务站,便民服务在身边”活动,让群众“见了法院的人就如同进了法院的门”,使群众随时随地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全方位诉讼服务。同时,保定两级法院广泛开展上门立案、上门鉴定、预约阅卷、送法进企等形式多样的诉讼服务活动,把贴心司法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今年2月,高阳县4位老人因民间借贷纠纷向法院寻求帮助。高阳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了解得知,4位老人年事已高、出行不便,于是专门来到老人所在村,上门耐心指导老人们填写立案材料,办理了立案登记等相关手续。老人们由衷地表示:“法院服务这么贴心,真心为你们点赞!”
2022年,保定两级法院共开展上门立案1365次,上门鉴定2274次,上门审理380次,上门调解16267次,真正做到将诉讼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为了进一步提升诉讼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保定市中院以群众方便维权为诉讼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升级 “便民、利民、惠民”的保定诉服模式,坚持将立案渠道多样化、立案监督透明化、诉服大厅人性化、一号通办便捷化、卷宗流转电子化等十五项便民举措落地落实。
保定两级法院12368实现了集约统管,12368的立案、咨询、查询、信访、投诉、监督等功能已经完善并顺畅运行,电话接听率达到100%。2022年,保定市中院12368人工接听量达到287626次,稳居全国之首,相关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保定市中院在诉讼服务大厅外设立“24小时法院”,当事人只需刷脸或使用身份证即可办理相关业务。截至目前,保定两级法院“24小时法院”共接待当事人5328次。
保定市中院制定立案标准化工作流程,开展电子卷宗制作及同步生成、强制检索、强制关联等立案前置程序的应用,进行风险提示,力促同案同判。该院在全省率先开展民事、行政第二审案件网上立案试点工作,安排专人负责网上立案审核工作,确保实现民事、行政第二审案件快速立、实时立、便民立。2022年,保定市中院已审核二审民事、行政案件2320件,二审网上立案数量居于全省前列。
快速多元化解纠纷
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为减轻群众诉累,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司法获得感,保定市中院不断深化速裁、快审机制改革,全力探索具有保定特色的快速、多元解纷机制。
保定市中院制定并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繁简分流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入推进小额诉讼程序的实施方案》,对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在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进行明确。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小额诉讼占民事收案数的比重已经达到26.5%,全市法院小额诉讼适用率已达93.87%。
仅用时8天,保定市满城区法院通过小额诉讼程序化解了保定某蓄电池有限公司与保定某蓄电池制造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该案例入选中宣部等主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进行了展出。
为促使多元解纷工作走深走实,保定市中院制定多元解纷工作流程,理顺多元解纷工作机制,不断丰富调解主体,规范调解程序,严格考核机制。他们将工商联、妇联、银保监局、毛巾协会、箱包协会等各类单位及组织的调解员纳入线上“冀时调”系统,在相关领域开展多元解纷服务,同时形成“速裁快审+法官工作站+多元解纷”的工作模式,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2月,保定市莲池区法院通过诉前调解,一次性调解12起案件。这12起案件系村民因多年前征地补偿款项未落实到位而与村委会之间产生的纠纷。办案法官在征得当事双方同意后,依托“老马调解室”,运用“村委会+乡镇+法庭”多元联动解纷模式,组织村委会、乡政府相关人员研究案情,探讨解决方案,经过多轮调解,最终促使当事双方握手言和。
据悉,保定市基层法院2022年共引入院外调解组织254个、院外调解员494名,调解成功率为90.32%,创建了148个“无讼村”。
精准发力优化服务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2月,某建筑公司员工通过12368诉讼服务热线联系到保定高新区法院谷法官,称该公司因多起民事诉讼案件被法院冻结了银行账户,想要申请置换保全。
法官考虑,涉案建筑企业现金流压力大,材料供应商的材料款要支付,工人工资更不能拖欠,于是立即展开调查。法院在查明这家建筑公司提供的置换账户内资金充足的前提下,准许了其置换冻结账户的申请。
这家建筑公司负责人真诚地表示,法院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既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又尽量保障企业正常运行,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截至2月份,保定两级法院采取活封、换封等处置方式,帮助230多家企业纾困。
为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保定两级法院用足用好各项司法措施,精准发力、精准服务,全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保定市中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企业家进法院活动,开展法企座谈,并在市工商联的支持下,建立了法院与商会常态化沟通渠道,定期收集企业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诉讼服务工作,力争将企业的涉诉风险降到最低。
为了护航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保定市中院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名单,将限额以上贸易单位、规模以上服务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大个体等共计2827家单位纳入监管,要求立案人员在受理涉相关企业纠纷时,标记为分管院领导监管,确保涉企纠纷的审理质量和效率。保定市中院开展“一企一策”司法服务,有针对性助力企业规范经营,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为民服务没有休止符。保定两级法院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推动诉讼服务工作再上新水平,以实际行动全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展现出新时代法院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