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您好,我已经收到左某支付给我的第一笔工资款了,这事让您们费心了,太感谢了。”
“没事,这是我们的职责......”
这一幕日常工作的对话,就是易县人民法院干警司法为民过程中的缩影。
2021年,原告王某在被告左某承包的工地上务工,务工结束后,左某却未及时给王某结清劳务费用,经原告多次催要,被告屡次答应给付但始终未能兑现承诺,原告无奈,诉至易县人民法院。
收到案件材料后,为尽快化解纠纷,办案人员立即电话联系双方当事人,详细了解案件情况,并适时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被告因资金周转困难,早已无力继续承接劳务工程,情绪十分低落,且其对原告起诉状中所主张的欠款金额并不认可,抵触情绪较大,调解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但办案人员并未就此放弃,经过认真研判,决定从原、被告存有争议的劳务费金额入手,以对账为由,将双方当事人约到法院,准备进行面对面调解。
原、被告到达法院后,双方各自拿出了记录凭证,办案人员帮助二人对出工天数记录及工资金额进行了细致详实的核对,最终,对账结果与原告主张确实有出入,原告摸着头不好意思的笑了,说到:“干活期间从事的工作中途不断变化,工资结构复杂,自己确实算不太清,以前也一直不相信被告的结算结果,现在法院的工作人员一笔一笔的帮我对账,我才放心。”
在确定拖欠的劳务费数额后,被告却表示“经济困难没钱给付”,办案人员与其释法说理、耐心劝导,最终说服了被告,其承诺分期支付原告欠款,原告也表示理解同意,但在办案人员整理好双方意见制作调解笔录时,被告却以家中有急事为由匆匆离开了。
此后,办案人员多次试图电话联系被告再行沟通,但均遭拒接,调解再次中断。考虑到案件事实清楚,且原被告已经初步达成调解意见,为实质性解决矛盾,减少当事人诉累,凭借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办案人员决定主动上门找到被告谈一谈。
根据前期获取的被告住址,办案人员两次前往都吃了闭门羹。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次的寻找和联系后,办案人员又和被告取得了联系,被告表示自己现在没在家,在山里干活,手机常常没有信号,去城里也十分不方便,但震惊于办案人员的坚持,最后,他与办案人员约定好了时间,发来了山里的定位......
办案人员带着制作好的调解笔录,又一次踏上寻找被告之路,在山路上七拐八绕地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找到了被告。办案人员耐心为被告解答了其心中的疑虑,打消了被告的顾虑,并再次与被告确定了之前双方协商好的调解意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沟通,被告终于签署了调解笔录,该起劳务纠纷得以顺利化解。